山东顺天和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建设培育三年规划(2024-2026)

发布时间:[2025-03-29 08:38:50.0]  作者:青岛华文技工   新闻类别:[媒体聚焦]  阅读次数:200

山东顺天和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建设培育三年规划2024-2026

 

一、规划背景与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认真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和青岛市有关要求,切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山东顺天和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做为青岛市2024年第二批入库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结合自身的行业地位与资源优势,特制定未来三年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规划。本规划旨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同时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

二、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顺天和集团最早成立于1996年2月,经过28年的稳健发展,集团旗下共设有人力资源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培训、食品供应链等四大业务板块,总资产达5亿元。人力资源及物业板块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通过20余年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的管理,以竭诚服务,客户满意、协作高效、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并先后与地铁、高铁、航空、邮政等国企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外包和派遣业务可安置社会就业人数年达2万余人。人力资源及物业服务业务己成为一体化专业服务的品牌外包商。教育培训板块立足“产教深度融合,坚持德技并修”的办教理念,将深入贯彻“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人才工作思路,把“整合创新资源,赋能人才生态”作为重大历史使命。食品供应链板块以优质服务根本,以安全保障为基础,为部队、铁路、学校、医院等提供食材采购、预置菜加工、食品运输供应等,成为企业“安心放心贴心”的食品采购服务商。

2023年6月,集团的山东顺天和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占股60%)与青岛市人才发展集团(国企)、山东港口职教集团(国企)联合共建青岛华文技工学校,并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校园按照国际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学生在校就读,现有11个专业,学生500余人,教职工65人。学校是青岛大学MBA教学基地、山东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德国DVS培训基地、青岛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学校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施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已与多家青岛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思路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山东顺天和人力资源集团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建设,将企业打造成为区域领先、行业一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经验,成为区域产教融合的标杆和典范。具体包括:

1.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形成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2.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3.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市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产教融合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重点工作及任务举措

(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产教融合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保障产教融合工作顺利开展。

2.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制,与企业、高校、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搭建合作平台: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校企招生、实习、就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项目对接,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拓展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行冠名班、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三年内培养1500名左右学生。

2.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形成与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对接高职院校开展三二连读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3.开发课程资源:联合企业、职业院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内容。

4.改革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文化课开展分层次、走班制教学,专业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开发“1+X”证书:参与开发智能制造、医养健康领域“1+X”证书,将企业、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6.实行“全程多元导师制”育人模式,导师引领,一生一策,全方位引领学生成长发展,实施“心育护航”工程,建立“心育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建立健康档案,聘请专家辅导,帮助学生阳光成长。

(三)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1.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激励政策,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加强师资培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大师、工匠到学校参与教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发和项目创新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和培养至少2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四)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

1.聘请其他职业院校省、市级名师和企业大国工匠、首席技师到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

2.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大赛指导、就业指导、职教高考等需求,制定详细培训计划。

(五)共建科创产业学院

与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计划每年招生200人。

(六)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与海尔、国风药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共建共享至少2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设备和技术引入实训教学,满足学生实训与企业培训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七)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1.共建技术创新平台:联合企业、职业院校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共建区级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企业、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机会。

3.共建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举办至少2次校企文化活动,传承企业精神与行业文化,增强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八)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引领作用

1.2023年11月和2024年12月由青岛华文技工学校牵头成立了青岛都市圈医药专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青岛都市圈蓝色经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联盟),联合了20余所高校、高职、中职学校和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

2.按照共同体的三年工作计划,充分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

(九)组织承办市级、省级技能大赛

1.在已承办的市级二类护理、中药大赛的基础上,争取承办市级一类护理、中药、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装配钳工、电工大赛。

2.争取与企业联合承办大赛省级技能大赛。

(十)组织开展好社会培训

1.定期为企业、社会再就业人员开展理论、技能专项短期培训班、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班。

2.组织开展好国家各类资格考试、技能鉴定工作。

3.发挥青岛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作用,为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市级或省级专业技术高级研修班。

综上所述,山东省顺天和人力资源集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旨在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行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本规划将为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指导,促进双方的共赢发展。